8月杭州,盛夏依然。
经验交流、分组讨论、参观考察,气氛与天气同样火热的全国建设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座谈会上,为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来自政、企、校的负责人及相关学者就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建设类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制度化建设促进产教对接
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国家战略高度,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教为产设、教促产兴。职业教育奉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需要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的好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政府主管部门重视,从体制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开展。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司长王宁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建设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
2007年和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做出明确要求,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介绍,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对建设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情况开展了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土建类专业学生企业学习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刚刚颁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第一个职业标准,对工程项目部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相关职业岗位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考核评价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2011年7月,《市政公用企业运行管理人员职业标准》编制工作启动。可以预见,这些标准的出台将促进职业标准体系形成,可更好地指导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彰显活力
工程建设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建设类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的路子。
许多建设类高职院校在建设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与建筑、房地产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联合,共同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展订单培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引企入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该校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了“48331”顶岗实习典型范式,改善了实验实训硬件条件,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安全风险大、隐蔽节点多,校企联合开发多媒体实训课件、虚拟仿真工艺系统,成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龙信集团合作建立的“龙信建筑施工现场直播教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龙信集团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施工现场监控视频实时传送到教室,实现了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教学周期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在时间、空间上难以衔接、企业兼职教师难以离岗的难题。
中建五局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对下属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加大投入,仅2010年就投入300万元新建了情景化教学区和工程检测中心。此工程检测中心由土工试验室、标准养护室、混凝土试验室、材料试验室、砂浆试验室等近十个分室构成,使该校成为湖南惟一一所拥有工程检测中心的中职学校,推动了“教、学、做”合一,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技能符合实用要求的毕业生。
政策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重视不够,不少地区的校企合作仍处于规模小、被动式、松散型的状态,一些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人才战略眼光和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相关激励扶持措施还没有得到落实,找工作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依然并存。与会的院校和企业反映,在实践中,校企合作还存在着不少类似的现实问题。信息供需、合作双方相互吸引的动力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学科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岗位实际需求相脱节,社会的就业、教育、产业等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这些问题的核心主要是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可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配套政策,真正实现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才能更好地互动。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认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改善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在宏观政策支持上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做出努力。
行业的特殊性,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度。建筑业是高危行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安全保障是首要问题。多家院校和企业建议国家在学生安全实习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比如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解决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后顾之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对其本职工作会有一定冲突,其工资核发、个人发展等问题尚待解决。建议国家在政策上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在其申报职业资格上给予一定倾斜、其收入给予一定补偿;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资质升级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对于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驱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等现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陈解放建议,当务之急需要优化制度环境、健全政策与法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企业参与度,并尽快进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证书、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等重点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既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们期待,经过多方努力、不懈探索,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其必然对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提供持续动力。